【產業新知】冷鏈物流是什麼?拆解香港冷鏈物流流程及未來 - Business Digest
【冷鏈物流是什麼?】一文了解冷鏈物流流程及於香港的前景
冷鏈物流流程是什麼?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初?
冷鏈物流泛指需要冷藏、冷凍類的食品由原材料供應開始,到製造工廠的生產物流、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者面前的各個環節始終處於低溫或恆溫的環境,以保證食品品質、減少產品損耗的一連串供應鏈過程,一般常見的冷鏈溫度範圍為 2 至 8 °C,具體的儲藏溫度視產品種類而定。近年來,隨著消費社會的崛起,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對食物滋味以及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提升,為冷鏈物流在香港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加上現時製冷技術發展迅速,陸續有不少廠商建立冷鏈物流相關業務,進行低溫環境下之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加工等活動,以滿足顧客需求。
假如要回溯最早有規模的航空冷鏈物流,可以追溯到 1928 年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開創了航空冷鏈物流的先河,將 75 萬噸重的鮮花及蔬果空運到倫敦。及後,隨著冷藏貨櫃的發明,令標準化冷藏運輸變得可能,目前冷鏈運輸的主要業務為運送鮮花、新鮮食材、醫藥等等,尤其是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運送疫苗等醫療物資是航空冷鏈物流的關鍵應用領域。一些易腐貨物、生物製劑等關係到消費者食用和使用安全的物資對於冷鏈運輸的需求極高,冷鏈物流環環相扣,需要不同單位、航空公司、機場、貨運代理、檢疫機關等單位的共同協作,才能保證各環節緊密銜接。由此可見,受全球化及城市化加快等因素驅動,現時萬億級規模的生鮮食品及醫藥市場,驅動冷鏈物流以無可估量的速度急速擴張,未來市場空間龐大。
冷鏈物流:把世界送到你的餐桌 凝住生鮮的關鍵
物流之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在衣食住行任何一環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簡單如一日三餐,當人們回溯餐桌上這頓飯所用的每一項材料,全球化下食材生產鏈的依賴關係就會被揭露出來,提醒人們物流對於維持日常消費生活習慣的關鍵性。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地理學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針對人們所指的「全球化」現象,提出了數點觀察,認為後現代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總是不斷地尋找新的技術、生活方式及生產型態,並且激烈地重組時空關係,具有「時空壓縮」(time space compression)和「彈性累積」(flexible accumulation)的特性。
以冷鏈物流為例,流程結合鐵路、貨櫃化運輸、航空貨運、冷鏈倉儲及冷鏈包裝等環節,無疑是一種奢侈的貴族式運輸方式。這些技術的急速發展完全改變了時空關係,如今,當人們走進超級市場,已經能選購到僅在數小時前從日本空運到港的漁場海產、來自台灣的時令果物、秋季限定的法國新鮮栗子等等,這些從產地就開始進行預冷的食品,直至送到消費者面前亦一直保持新鮮,滋味不減,在我們的餐桌默默起了革命。隨著不同地方的產業轉移,食品生產商不再固守單一地區的流水式生產線,而是彈性累積將生產線轉向多個地區,同時亦受惠於物流技術的發展,保證食品送到顧客面前依然能夠保持新鮮,譬如維記鮮奶早期牛場及廠房設於九龍,但自 80 年代起,牧場便已遷至廣州,每天廣東的牧場收集原奶後就以冷鏈送往香港廠房進⾏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