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演化史】香港電子支付演化史,你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又是什麼?

香港電子支付演化史

最近滙豐宣佈旗下電子錢包「PayMe」更新,推出支持「轉數快」等的一系列功能。事實上,近年的電子支付發展很快,以下讓我們看看香港人如何由現金、信用卡支付走到今時今日只需帶上手機的無卡支付。

香港最早的電子支付方式:信用卡

最早的電子支付相信就是信用卡。1950年,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在就餐後發現自己沒有帶錢包,感到很尷尬,於是產生了信用卡的想法,他與自己好友在的紐約成立了「大萊俱樂部」,讓會員可以憑卡記賬消費,成為了信用卡的雛形,而這個支付模式之後在六十年代轉到香港。信用卡一直以來都不斷與時並進,例如在2007年推出非接觸支付技術——「Visa payWave」,令信用卡付費更方便快捷,廣為大眾使用。

世界上最早發展的電子貨幣:八達通

香港電子支付的最大突破莫過於八達通的發明。經過3年的試用期,八達通在1997年面世,它最初只應用在巴士、鐵路及渡輪等公共運輸工具,後來陸續擴展至所有公共運輸工具,以至零售業務。八達通為世界上最早發展的電子貨幣,普及程度亦為世界最高,曾經是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發展電子貨幣系統的典範及參考對象。

香港電子支付的最大突破莫過於八達通的發明。
香港電子支付的最大突破莫過於八達通的發明。

內地傳入香港的電子支付方式:支付寶&微信支付

2004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電子支付平台「支付寶」,它最初的發明是為了配合淘寶的運作。直到2010年,支付寶宣布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信用卡快捷支付。又於2013年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具備第三方支付資格的企業。而支付寶其實早在2007年就隨著淘寶網進入香港市場,但其獨立手機應用程式則於2017年才正式登陸香港。

2013年,支付寶的死對頭微信則在才宣布推出了微信支付功能。雖然它很遲才進入市場,但由於它的紅包功能大受歡迎,令微信支付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形成了今日兩大支付龍頭壟斷的局面。而WeChat Pay 香港版則在2016年初才推出。

2004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電子支付平台「支付寶」,2017年才正式登陸香港。
2004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電子支付平台「支付寶」,2017年才正式登陸香港。

國際移動電子支付方式:Apple Pay & Google Pay

說起行動電子支付就不得不提Apple Pay 和 Google Pay。Apple Pay 是蘋果於2014年發表。蘋果公司執行長Tim Cook當時形容磁條卡片付款的流程是失敗而過時的,推出功能將信用卡綁定在手機,實現「無卡支付」,而原名Android Pay的Google Pay則是在2015年推出,原理和Apple Pay亦非常相似。

近年在香港發展得最快的電子支付:PayMe

但若要數近年在香港發展得最快的電子支付,不得不提匯豐旗下的電子錢包「PayMe」。滙豐於2017年正式推出P2P社交轉賬應用程式「PayMe」,用家可以將戶口和信用卡或銀行戶口掛鉤,再通過好友的手提電話號碼轉賬付款。截至2019年頭,「PayMe」用戶已多達150萬人,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而隨著市場對零售支付服務的需求增加,金管局於2018年9月17日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 FPS」,只需輸入收款人的流動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即可輕鬆進行跨銀行/儲值支付工具支付,而收款人亦可即時收到款項。轉數快全日24小時不停運作,並支持港元及人民幣支付。

而其寶近年全球的電子支付都越來越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很多地方都可以遂步體現無現金的生活。

編輯/製圖:Business Diges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