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簡史】中美貿易戰之華為事件薄

【商業簡史】中美貿易戰之華為事件薄

上週五(15日),美國商務部宣佈,下令廠商若要出口任何使用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芯片給華為時,必須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該措施實行後,美國政府有權全面禁止所有半導體技術出口到華為,被認為是中美貿易戰第二波的開端。

過往美國政府並不是沒有實行過類似措施,去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70間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國內公司未經批准不得銷售產品和技術給華為。其後給予90天臨時許可,讓受影響公司有緩衝時間,處理合同、調整商業策略等問題。

要注意的是,美國上一次的限制半導體技術出口禁令只限於「國內」公司,而且當美國技術含量佔15%以上才需要批准。而這次的制裁措施,卻涵蓋全世界的公司,只要有任何使用美國半導體專利技術,就必須得到美國政府批准才可以出口技術和產品及華為。意味著,華為找尋芯片替代品的難度將會比以往更高。

去年,當美國政府宣布禁止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時,華為就馬上回應將會「科技自立」,指會將自主研發的「本屬後備」的芯片和應用系統「全面轉正」。不過,去年實體名單出台後,華為雖然已經不再使用高通的產品,但仍然透過子公司——海思半導體自主研發晶片,並交付台灣積體電路製造(簡稱台積電)代工生產晶片,而台積電正正是有使用美國技術製造芯片的工廠。評論認為,這次的禁令升級正是要堵截這個漏洞,全面封殺華為製造自家芯片的可能性。

從銷售數據來看,市場反應對華為的替代應用似乎也不太受落。2019年第二季度,由於華為用戶無法正常更新YouTube、Gmail和Google Map等應用,華為在歐洲的市場份額下跌16%。顯然,絕大部分歐洲消費者不會為了支持華為而犧牲自己的使用體驗。

連同上週五的禁令及同時公布的臨時許可,特朗普雖然曾四度延長禁令生效期,但今次商務部指出,這次的延長將會是最後一次。姑勿論這是否美國政府虛張聲勢,白宮態度轉趨強硬都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這次,貿易戰要全面升級了嗎?

製圖/文字:Business Diges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