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演化史】無國界醫生宗旨:為遭排拒於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援助

【組織演化史】無國界醫生宗旨:為遭排拒於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援助

香港理工大學的衝突踏入第三日。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昨日發表聲明,以香港各界醫療與救援能力充足為由,拒絕介入救援,做法引起大批網民不滿,並聲言要停止捐款。不過今日下午有4名身穿無國界醫生上衣的人士進入理大,期間4人未有發言。逗留逾兩小時後,有成員陪同傷者離開,解釋來到理大是想評估不斷變化的醫療需求。

什麼是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成立於1971年,當時正值尼日利亞內戰之後。當時無國界醫生的創立人、法國醫生Bernard Kouchner以紅十字會志願者的身份進入尼日利亞的新獨立區「比夫拉」。然而,紅十字會要求志願者們簽署一份禁口令,來保持該組織無條件的中立。後來,這些志願者、當地的醫療工作者和醫院都受到了尼日利亞軍隊的攻擊,並且目睹了平民被殺害和在封鎖中忍飢挨餓。Kouchner目睹了這些場面,特別是大量飢餓的兒童。當他回到法國之後,他公開批評尼日利亞政府和紅十字會看似同謀一樣的行為。在其他法國醫生的幫助下,Kouchner將比夫拉置於媒體的聚光燈下,並呼籲國際社會的回應。Kouchner領導下的這些醫生,決定成立一個新的,不理會政治或信仰界限而以受害者利益為先的救助組織,這就是無國界醫生。

此後,無國界醫生在世界各地的人道危機中也頻頻現身。例如,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無國界醫生便立即展開實地救援的任務,提供醫藥援助給當地的受傷居民和士兵。1980年,無國界醫生公開譴責赤柬。1986年薩爾瓦多發生大地震後,無國界提供水源給該國首都聖撒爾瓦多。在1994年盧安達種族屠殺中,無國界醫生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甚至呼籲軍事干涉。此後一直在盧旺達從事醫療援助,時間長達十六年。

無國界醫生們深信,「不分種族、國家與宗教背景、義務的協助戰火和自然災害中受傷的人類得到醫治」,任何人都有獲得醫療保健的權利,而且人們的這些需求是超越國界的。無國界醫生目前總部設於瑞士的日內瓦,並且在70多個國家都有分支。無國界醫生由於經常深入戰亂地區,生命和義務工作等也常受到威脅。例如在2004年6月2日,5名無國界醫生工作者在阿富汗遭埋伏犧牲。當年無國界醫生因為這件事撤出已駐守24年的阿富汗地區、將醫療工作交接給阿富汗政府當局。無國界醫生在他們的刊物中發表文章斥責塔利班和美國軍方。

無國界醫生於199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以肯定他們不斷努力在緊急危機事故發生時提供醫療服務,並引起國際對可能發生的人道危機事件的關注。

儘管無國界醫生一直未有介入香港的警民衝突。然而今天下午,4名無國界醫生也現身在香港理工大學。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