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熱話】如何增加被動收入?私募投資市場能創造高回報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四個字非常吸引人,因為它代表不用付出額外勞力就能獲取恒常收入,而被動收入一個常見來源是投資債券。不過另類投資作為其中一種提供被動收入的方式,近年越來越受投資者及散戶青睞,原因是其收益穩定且高,亦少受到市場波動影響,不失為製造高回報被動收入的好方法之一。想知道如何製造被動收入?有否關於被動收入的投資方法可考慮?本文一一為你解答!
投資目標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帶來被動收入,另一種則是增長型投資。被動收入能夠為你帶來穩定的現金收益,並不受外圍經濟因素影響,例如市場波動,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穩定等;至於增長型投資,主要透過時間令原有資產增值,但容易受外圍經濟因素影響,如投資者不夠「貼市」,可能要遭受損失。
想了解更多關於私募投資,可與Altive安投的專家了解更多。
如何增加被動收入(一):投資房產及做定期或者跑輸通脹
但是,尋找一份高回報的被動收入亦不容易。我們較熟悉的被動收入有投資房產、做定期及投資高息債。以投資房產為例,根據香港置業 [1] 的數據,觀塘新盤凱匯租金回報約2.3厘;至於做定期,一般港元定期的回報率低過 0.5 厘;投資高息債(回報較投資級別債券為高,但高息債發行商違約風險較大,如恒大發行的債券)的回報率平均則是 4%。
亦即是說,與今年 7 月本港通脹率為 3.7% 相比,一般被動收入未必可跑贏通脹,又或者僅勝通脹。因此我們如何增加高回報的被動收入?投資私募債就是不錯選擇。據世界頂尖的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凱雷集團 Carlyle Group 有關被動收入的歷史數據顯示,投資者投資到私募債的人每年回報率高達 8.2%,既大幅跑贏通脹,又能夠得到通脹以外的穩定回報。
想了解更多關於私募投資,可與Altive安投的專家了解更多。
如何增加被動收入(二):投資私募債令你取得更佳被動收入回報
或許投資者會問,私募債究竟是如何運作?其實,企業發債可分為公募債和私募債,公募債是指公開發債,而私募債是向特定合格投資者發行。私募債發行手續相對簡單,發行範圍較小,特別是向專業投資機構或符合特定資產要求的個人投資者。
對於投資者來說,私募債包含了公募債的眾多特徵,兩者都是對企業直接融資,往往採用固定利率發行、期限偏於中長期、約定在特定時間還本付息等。但兩者存在一些明顯差別,與同期公募債相比,私募債的回報率更高,因為流通不便而提供的流動性溢價和信用風險溢價;私募債一般含有保護性條款,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高的信貸保障,減少損失;以及私募債屬於優先貸款,相比起公募債屬次級貸款,假如發債人破產的話,優先貸款將優先獲得償還。
想了解更多關於私募投資,可與Altive安投的專家了解更多。
如何增加被動收入(三):另類投資平台可助你以更低門檻投資私募債
究竟全球投資者對私募債有多大興趣?據全球另類資產的權威數據公司 Preqin 發佈的《另類資產 2021》[2] 報告,截至 2020 年 6 月, 私募債資產管理規模增至 8,870 億美元(近7萬億港元)。到 2025 年,報告預料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將超過 1.4 萬億美元(近 11 萬億港元),復合年增長率達 11.4%。
不過,投資私募債一直以來都是專業投資機構的專利,個人投資者又如何分一杯羹?近年來一站式數碼化另類投資平台冒起,其中亞洲則以 Altive 安投為首,可以幫到投資者進入私募市場。因為 Altive 安投利用強大的人工智能和數碼化技術,令一般投資者以最低 10 萬美元(約 78 萬港元)即可入手私募債,這樣投資私募債的入場門檻就會大大降低,讓一般投資者亦可以創造高回報的被動收入。
而且,尋找 Altive 安投協助投資既高效又安全,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3億美元。其 80 多人的專業投資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國際金融中心,包括香港、上海、新加坡、悉尼、倫敦及東京,加上 Altive 安投的戰略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及盈科拓展集團,令投資者能夠安心投資。
[1] 香港置業新聞稿
[2] Preqin《另類資產2021》報告
想了解更多關於私募投資,可與Altive安投的專家了解更多。
相關文章:
【市場機遇】投資者如何投資獨角獸?很多獨角獸市值超越上市公司
https://businessdigest.io/%E5%95%86%E6%A5%AD%E7%86%B1%E8%A9%B1/8632
——————————————————————————————————
備註:由Altive安投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只適合證券及期貨條例定義之專業投資者
文章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及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人作出認購或出售的要約。外匯及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過往業績並非日後表現的指標。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亦可能會招致損失。投資者應根據本身的投資經驗、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承擔風險程度等因素去衡量是否適合投資於該產品上。若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建議。投資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章則及條件與投資產品認購章程內的風險披露聲明。文章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Business Digest 不會承擔任何人因依賴有關內容所導致的損失的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