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離職】安靜離職是什麼?促成美國安靜離職潮的原因
安靜離職是什麼?解構安靜離職潮出現於美國的原因
「我要準時下班!」相信是不少打工一族的理想,這促發於美國已成話題的安靜離職,至今仍未退潮。到底安靜離職是什麼?形成原因又是什麼?Business Digest 跟大家一起探討。
安靜離職是什麼?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之中雖有「離職」(quitting)一詞,但卻是指員工「身在心不在」,並非真的辭職。安靜離職的意思是受僱的員工只做自己的份內事(即工作描述上標明的任務),而不會做超出職位最低要求的工作,對工作不抱有熱枕,亦不會為工作加班,但有確實地完成自己的份內事,就似日劇《我要準時下班》( 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吉高由里子主演的東山結衣所做的那樣。
安靜離職者不求升職,因而不爭取工作表現,就似按章工作,但不是為了追求福利的工業行動,而是為了自己生活而做。用技術性一些的說法,就是不再獻出自己額外的勞動力(即工作時數),為公司產生更多的剩餘價值。
安靜離職這種態度跟 2021 年紅極一時的「躺平」有一點相似,但躺平指涉的行為更廣泛、更極端,例如會限制自己只作最低度的消費,甚至可以不去工作。
安靜離職美國流行的原因
根據美國的分析及顧問機構蓋洛普(Gallup),美國的安靜離職者至少佔了全美勞動人口的一半。安靜離職原因有很多,包括待遇不足、不滿上司,對公司的歸屬感低,亦缺乏工作成就感與動力,但又無力或無意改變現狀,因而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亦有部分人希望達到 work-life balance,不願犧性自己的私人時間給工作,而發展自己的興趣,或多陪伴家人及朋友。因此,雖然 quiet quitting 乍看之下跟 work-life balance 很相似,但其與說它是 work-life balance 的同義詞,不如說它是實踐 work-life balance 理念的具體方法。
安靜離職的影響
「安靜離職」的出現對公司和其他同事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對於公司來說,員工的工作效率可能會下降,生產力可能會下降,這可能會妨礙公司的發展。對其他同事來說,某一員工的「安靜離職」行為可能會導致彼此的協作不暢順,影響企業整體的作業及營運。
企業的管理層對待安靜離職潮的反應不一:有些人持寬容態度,部分原因出於近年的勞動力市場供應緊張,使得招聘新人入職不容易;但亦有管理人員選擇解僱被他們視為偷懶的消極員工。
新一代日本年輕人,已不再在職場中追求宏大的未來抱負或目標,也不再將自己的人生跟一間企業綁在一起。這就不同於戰後出生的「團塊世代」,日本年輕人已不再抱持像三島由紀夫那樣的「七生報國」態度看待就業;相反他們渴望避免辦公室政治、下班後的應酬、沒完沒了的加班,以至「過勞死」的危險。
儘管「過勞死」在香港(或其他國家)看來有點誇張,但在日本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其中有些人甚至是因過勞而自殺,亦被視為廣義的「過勞死」問題。部分不滿日本工作文化的年輕人,寧願以便利店店員等投入度低的工種為職業,就以打工維生,而不考慮融入到社會這個巨大職場之中,亦不立志發展事業。
不只美國有安靜離職思想
達到 work-life balance 當然是好事,不過香港的打工一族可以效法安靜離職嗎?這其實主要視乎所屬公司的工作文化。某些行業(例如推銷、公共關係等)有必要於下班時間繼續聯絡客戶,難以實行安靜離職的按章工作。正如內地的流行語「內捲」,每個人都被迫要做其他人都做的事情,例如大家都在加班時,自己就不好意思準時下班;大家都在做額外的工作,自己就沒有信心拒絕。很現實地說,在這樣的氛圍下,公司內表現得不合作的員工有可能會被解僱,變成真的離職。
了解安靜離職是什麼、安靜離職於美國興起的原因後,若香港的企業希望避免職場這種情況發生,公司應該試圖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建立開放和透明的職場文化,讓員工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訴求。此外,當然公司亦可以增加員工福利來激勵職場力氣,以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投入感和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