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認識經濟】德國智庫指中國企業囤積晶片,導致全球供應鏈短缺

行業數據
德國智庫指中國企業囤積晶片,導致全球供應鏈短缺

德國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SNV)近日發佈研究報告,認為全球晶片供應短缺除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大量囤積晶片,以應對美國的出口管制禁令。

研究報告引用中國海關數據,2018年中國進口IC(積體電路)晶片數量為4175億個,2019年進口數量上升7%至4451億個,2020年進口量更進一步增加20%,達5435億個,創有記錄以來最高。

至於今年,中國在今年第1-3季的進口量分別1552億個、1571億個、1660億個,首三季總數量已經較同期大增20%。

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不過上游原材料和設備自給率較低,高度依賴進口。SNV高級研究員Jan-Peter Kleinhans表示,疫情導致市場對個人電腦需求大增,加上美國於2019年對華為實施晶片進口管制,中國半導體公司擔心成為下一個限制對象,從而大量囤積晶片。

此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在《時代雜誌》訪問上表示,有更多的晶片被送到工廠,但是沒有用在產品中,意味一定有人在供應鏈某個地方將晶片囤積起來。

編輯/製圖:Business Diges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