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掀起熱潮,晶片公司NVIDIA(英偉達)成為近期備受關注的企業。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制裁促使中國科技企業加速研發不依賴美國晶片的AI(人工智能)技術,涉及科企包括華為、阿里巴巴和百度。
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宣佈,Intel聯合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於3月24日逝世,享年94歲。
據彭博報導指,消息人士透露日本和荷蘭準備加入美國行列,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設備,削弱北京打造國內晶片的雄心。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日本與荷蘭原則上同意加入美國行列,加強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管制措施,以削弱北京的野心。
南韓工業組織(Federation of Korean Industries)日前公布報告,今年首9個月,全球市值前100位的晶片廠商之中,上榜的中國內地企業多達42間,超越美國、韓國以及台灣。
半導體大廠ASML再度成為中美晶片戰的磨心。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美關係急劇惡化,台海緊張局勢升溫。
三星電子日前發佈全球首款3nm晶片,產品發表儀式在韓國京畿道華城區的舉行,比主要競爭對手台積電搶先一步。
根據南韓媒體BusinessKorea報導,在全球十大晶圓廠中,台積電在全球的市佔率進一步提高,佔近6成,拋離三星電子目前市佔率逾兩倍。
全球晶片緊缺問題仍然持續,全球豪華汽車品牌保時捷傳出「減配」。
根據台積電資訊,3nm製程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生產,明天起大規模量產,至於,2nm製程將要2025年才能量產不,目前的主要客戶是蘋果和Intel。
自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以來,西方多國對其進行經濟制裁,包括禁止晶片出口俄羅斯。
市場研究機構IDC分析師在接受外媒訪問時稱,儘管中國斥資數10億美元發展國內半導體產業,但在先進半導體製程方面有一段路要走,目前該國製程技術仍落後3、4代。
蘋果早年宣布放棄Intel晶片,並開始研發和應用自家晶片,不過外媒報導指,Intel挖角蘋果M1晶片首席設計師,外界推測Intel想藉此重新奪回蘋果的訂單。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台灣投審會正在修訂現行法規,計劃限制台灣科技公司司出售中國資產的權力,以防止消息,半導體的敏感技術洩漏到中國。
德國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SNV)近日發佈研究報告,認為全球晶片供應短缺除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大量囤積晶片,以應對美國的出口管制禁令。
中國晶片大廠中芯國際早前經歷了「人事大地震」,公司聯席CEO趙海軍在出席活動時坦言,中國目前晶片產量比重低,在全球的產量佔比只有個位數,對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沒太大關係。
中國晶片大廠中芯國際昨晚發生人事大地震,任職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不到一年的蔣尚義宣布辭任,同日梁孟松辭任執行董事,以專注履行聯合首席執行官職責,新任董事會將沒有台籍董事。
據南韓《中央日報》報導,三星電子搶先台積電宣布,於2025年投入2納米製程的晶片量產,2022年上半開始生產客戶設計的3納米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