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2月20日開放港澳人士自由行,為了吸引旅客來台灣觀光,台灣交通部於2月22日提出多項派錢方案。
中國大陸禁止台灣水產進口,包括秋刀魚、午仔魚、魷魚等水產品。
金融服務集團安聯集團(Allianz)日前發布2022年全球財富報告,在人均金融資產總額上,台灣以164,610歐元(約126萬港元)在全球排第九,若扣除負債的人均淨資產,台灣則以138,220歐元(約105萬港元)在全球排第五。
除了香港面對勞動力流失和人口老化的問題,台灣也面臨同樣情況。
本港放寬旅遊防疫限制,由回港隔離七天,變成「3+4」計劃。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美關係急劇惡化,台海緊張局勢升溫。
據台灣媒體《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新浪台灣站網頁周一(1日)起突然無法進入,後經公司證實,將暫停台灣市場運營。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於當地時間周二(8月2日)晚上抵達台灣,這是繼1997年美國時任議長金里奇之後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的美國政治人物。
據台灣媒體《自由時報》引述消息稱,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專機將於今晚10時20分抵達台北松山機場,預計明日下午離開台灣。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仍然緊張,近日台灣財政部公布2022年1月出口額為399億美元,當中半導體出口額為144億美元。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台灣投審會正在修訂現行法規,計劃限制台灣科技公司司出售中國資產的權力,以防止消息,半導體的敏感技術洩漏到中國。
中國海關總處日前發佈通知,指今年以來在台灣出口到內地的釋迦(番荔枝)、蓮霧中多次檢測出有害蟲,因此自本日(20日)起暫停台灣釋迦、蓮霧水果輸入,這是繼今年3月禁鳳梨後又增加兩種水果。
今年2月中國海關突然暫停台灣鳳梨進口,並引起兩岸的新爭端,當時台灣鳳梨有超過9成都是出口到中國內地,「鳳梨之爭」已經持續近半年,那麼今年上半年台灣鳳梨貿易數據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據《彭博》引述台灣農委會數據顯示,中國禁止進口台灣鳳梨似乎事與願違,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香港《蘋果日報》於6月24日停刊,其母公司壹傳媒日前宣布,與潛在買方就可能出售台灣《蘋果日報》全部已發行股本訂立意向書,最快於7月30日前簽訂正式交易協議。
據《金融時報》報導,預期美國將在4月公布的匯率報告中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因台灣已經符合美國財政部評估操縱匯率的3個標準。
美國總統拜登致力推動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日前美國白宮舉行全球半導體視訊會議,Intel、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廠商都有參與。
台灣長榮貨輪近日突然登上各大網路熱搜話題,只因該艘20萬噸巨型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卡在歐亞海運重要航道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使南北向全綫癱瘓。
中國突然在3月1日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引發全球關注。
美國總統拜登上場後,對華關係一直成焦點,雖然拜登多次重申不會與中國脫鉤,但《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指,美國已開始與其他國家結盟,聯手開發科技,目的是維持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領域的地位,不讓中國專美。
中國海關近日突然宣布暫停台灣鳳梨(菠蘿)進口,通知表示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暫停台灣地區菠蘿輸入大陸,並解釋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入大陸的鳳梨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為從源頭上防範植物疫情風險,暫停台灣地區鳳梨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