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扣稅攻略|教你年金扣稅公式 拆解3個年金迷思及中伏位
個人理財年金(又稱扣稅年金)被視為「扣稅三寶」(自願醫保、年金、強積金)之一,坊間有人疑扣稅年金呃人,又認為這是退休人士才適合買的扣稅產品,更指壞處多多。但年金自推出以來,深受「夾心階層」(中產人士)關注,加上今年退稅「縮水」,不坊了解更多不同類型的年金產品,再決定是否買入作為扣稅之用。
什麼是年金?
年金是一種在特定時期內,定期而持續地派發現金的理財工具。所以,年金一直被認為是專為保障退休生活而設的長期保險產品,因投保人可選擇以一筆過或分期的形式投保年金,當受保人達至指定年齡時,便可行使年金權益,定期按月領取年金收入,直至期滿,達到「自製長糧」的效果,確保受保人可在特定時期內獲得穩定收入。
年金種類 扣稅公式?
市面上的年金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延期年金及即期年金。在延期年金之中,又可以細分為一般的延期年金(沒有扣稅功能)及合資格延期年金(又稱扣稅年金,QDAP)。
年金迷思(1):幾高收入買先最抵?
不少人會將扣稅年金的免稅額,誤當作是實際節省的金額,這是一個常見的謬誤(常見伏位)。以個人計,扣稅年金的免稅額上限為60,000元(這還要視乎你實際購買金額),在職夫妻兩人合共最高120,000元。要計算自己實際上能夠減少的稅額,須將保單供款(即個人一年保費上限的60,000元或夫妻兩人的上限120,000元)乘以邊際稅率(最低2%;最高17%),才是答案,而並非直接扣減60,000元稅項。
以薪俸稅17%稅率計算,計合扣稅年金的免稅額上限為60,000元,每年最終可節省10,200元稅;若以最低2%計,每年最終可節省1,200元。
年金扣稅公式:
個人年金保費(上限$60,000) X 邊際稅率(2-17%) = 最終扣稅金額
年金迷思(2):買了五年期年金,只有該五年可扣稅?
是的。如果你買了 5年期的合資格延期年金(QDAP),即是供款5年,那麼只有該5年能夠享受稅務扣除,供款期結束後就不能再扣稅了。
「扣稅金年」不能永久扣稅,因為扣稅額只適用於供款期內。 短期(如5年)年金只可在這5年內扣稅;而長期(如10年、20年)年金可以在供款期間每年扣稅,但供款完結後就不能再扣了。 如果想持續扣稅,只可每隔幾年再買新的年金,或者改用自願性強積金供款(TVC),因為 TVC 可以每年持續扣稅。
年金迷思(3):慳了的稅,是否「益咗」年金公司?
實際上,供款人的所慳的稅款並沒有直接「益咗」年金公司,但因為扣稅年金的結構,年金公司確實有機會從中獲利,但主要體現在低回報率和鎖定資金的時間成本。若你購買的年金有較長的鎖定期(通常50歲後才能提取),年金公司可以利用這筆錢進行投資,而你只能以預定回報率獲得收入。
此外,除了金融機構發行的年金產品外,香港政府亦有推出公共年金「香港年金計劃」,為公眾提供非常穩定而可靠的年金選擇。
資料:香港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