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季 港股爆升15%領漲 強積金保守基金及懶人基金受追捧
年初至今截至 3 月 28 日,「GUM 強積金綜合指數」上漲 3.3%,報 253.5 點;「GUM 強積金股票基金指數」升 4.9%,報 349.0 點;「GUM 強積金混合資產基金指數」升 2.7%,報 253.1 點;「GUM 強積金固定收益基金指數」上升 1.1%,報129.9 點。
保險理財|了解Buy Term, and Invest the Rest策略 什麼人適合BTIR投資策略?
每當談及理財,都不難想起「買收息股」、「買ETF」、「做定期」這些穩陣投資方法,但其實保險也可以作為理財工具之一。而要不要用保險來理財,取決於你的財務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對產品的了解程度。不妨由了解箇中的原理「BTIR」(Buy Term and Invest the Rest)開始,看看買保險可以如何理財、又適合什麼人參與。
年金(又稱扣稅年金)被視為「扣稅三寶」(自願醫保、年金、強積金)之一,坊間有人疑扣稅年金呃人,又認為這是退休人士才適合買的扣稅產品,更指壞處多多。
交稅季節接近尾聲,意味又到新一輪的報稅季節,打工仔即將收到「綠色炸彈」。對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填寫個人入息稅報稅表是一件頭痛事,也許不清楚人工幾多先要交稅、又或如何填寫報稅表才最慳稅,很多時亦會填漏扣稅額。本文整合了報稅注意事項,以及詳細介紹4項常見填漏的扣稅額,隨時慳多一萬蚊!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實施關稅政策,雖然其後已推遲實施時間,但已引發全球資金避險潮。
「做空」是一種投資策略,可以在市場價格下跌時獲利。投資市場一向十分波動,許多投資者會尋找不同方式來賺取利潤,而做空便是其中一種。除了傳統股票市場之外,做空概念也可以應用於比特幣等數位資產。不過,與其他策略一樣,做空固然有潛力獲利,但同時也有風險需要考慮。
農曆新年將至,香港銀行及金管局鼓勵市民利用電子支付方式,包括透過網上或手機銀行使用「轉數快」或其他電子錢包提供的服務派發利是(「e利是」)。派發電子利是不僅簡單方便,更能妥善理財,數目分明!而且免排隊換新鈔,慳到時間仲可以減少紙本利是封和鈔票的用量,起到節省資源的作用。不少銀行舉辦「e利是」抽獎、優惠等推廣活動,鼓勵客戶使用他們的電子支付,就算轉賬用途不是「派利是」,也可以參加這些推廣活動。
錯過了11月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的大折扣不要緊,踏入12月聖誕節購物優惠一浪接一浪,加上信用卡優惠回贈,可能比早前的折扣更多。市面上主打網購的信用卡很多,有些更是以外幣回贈招徠,令網購回贈優惠不再局限於香港,更是適用卡海外網購平台,隨時運費都慳埋!不過,使用信用卡網購也有注意到事項,琅避免落入「CBF跨境港元交易費」的陷阱。
北上消費成為近年的熱潮,由於近日中美利率差距再次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跌至接近17年來的低點,人民幣兌港元更一度見0.93算,港人北上消費旅遊更為划算。不論是聖誕節、新年北上山姆超市或Costco「補貨」,還是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吃喝玩樂,不同的支付方式都有優點、缺點和優惠,尤其在聖誕節、新年時,不同的平台更會推出特別優惠。雖然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電子支付盛行,但在仍有些小店只接受現金,了解各種支付方式的特點、手續費更為重要。本文整合各電子錢包的回贈、手續費、注意事項,找最適合你、以至最划算的支付方法。
交稅季節又來了,不論洗大咗要貸款,抑或純粹想以較但成本借錢,稅務貸款都是一個不錯的借貸機會。稅貸市場向來競爭激烈,一眾銀行及財務機構每年都推出各式各樣稅務貸款優惠,包括現金回贈、靈活還款期、特優年利率、豁免手續費等等,吸引大家貸款。
比特幣持續創新高,曾經突破93,000美元,自11月5日美國大選結束以來,比特幣已經大升了33%。虛擬貨幣期權交易所Deribit的數據顯示,於12月27日到期的比特幣期權,看漲期權的未平倉量約79,216份,為看跌期權的近兩倍。當中,執行價為10萬美元的看漲期權未平倉量最高,反映投資者押注比特幣在年底前升至10萬美元。
自願醫保計劃(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VHIS)近年被視為「扣稅」工具之一,自願醫保計劃的保費支出可作「薪俸税扣除額」,以降低納稅人的應課稅入息,變相達到「扣稅」效果。不過,自願醫保計劃與普通的醫療保險的保障和保費不同,投保前應了解自己需要,以及保障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