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外媒如何解讀中國十四五規劃無提GDP?「15年後人均GDP能與韓國相提並論」
中國年度的經濟大事近日終於告終,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十四五」規劃)。本次規劃意外沒具體提出GDP目標,到底外媒是如何解讀這份「十四五」規劃呢?
彭博: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為3.5萬至4萬美元
「十四五」規劃表示,「到2035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彭博經濟學家指,雖然本次「十四五」規劃未提及具體數字或名稱,但合理的預期是中國將力爭在未來15年內達到與韓國、以色列或西班牙相似的人均GDP水平。以今天的價格計算,這些國家的人均GDP為3.5萬至4萬美元,而中國在2019年剛超1萬美元。
金融時報:「十四五」規劃開始強調「質量」而非「速度」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本次「十四五」規劃開始強調「質量」而非「速度」。規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金融時報》指,中美的貿易戰逐漸轉向科技戰,在兩者爭端中,美方對中國科技企業的製裁,以及核心技術輸出限制,將會成為中國在這場爭端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科技立國」雖已提出多年,但中國長期重視產出,忽略核心技術的思維,仍然有巨大的需要趕超的空間和需求。
BBC新聞:中國要實現「內循環」仍有較多新挑戰
「十四五」規劃重申,「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BBC指,「雙循環」表明中國認知到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不會在短期內有明顯好轉,另一方面認為國內市場有足夠讓經濟提供保障和發展的空間。但是中國目前在彎道超車路上,仍有較多新挑戰,認為能否真正實現,在於能否通過改革,打破城鄉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並激活自身消費能力。
編輯/製圖:Business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