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用Big Data如何可以建造非一般的智能建築?
常常聽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究竟Big Data有幾神奇?掌握到大數據是否就無所不能?事實上,5G網絡的出現令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得以大規模地應用到各行各業的工作,當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對建造業數碼化發展亦帶來重大推動。
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建造業十分重要
建造業又如何利用大數據?事實上,不少建築物從設計以至物業管理流程已應用大數據分析,例如規劃交通網絡時利用大數據紀錄預測交通流量再進行設計;建築物利用自動感應器監察人流再自動調節能源消耗等,充分利用大數據帶動智能化建築的發展。
未來的智能建築也必須建基於大數據的應用,每幢智能建築都是一個雲端計算大數據的應用中心。建築物利用大數據分析就可以規劃、預測、預警和引導,提升建築安全及環境舒適度。大數據配合各種數碼化工具就可以實現小到控制一個燈泡,大到管理整棟樓的安全、質量、環境,甚至到預測人的行為都可以在樓宇的大數據系統來整合,讓生活、工作可以更方便,還可以在各個平台共享數據信息,令分析、管理及應用大數據可同步進行。
新一代數碼工程監督系統Varadise Twin
香港建造業已有不少公司正研發各種大數據應用,其中《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機構類別 - 初創企業金獎得主Varadise Limited就推出了新一代數碼工程監督系統Varadise Twin,能讓工程主管利用數碼方式管理建築工程,通過建築數碼化提升工地的生產力及質量。
Varadise Twin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式可分析建築信息模擬(BIM)和工程數據,以預測延誤、施工質素問題等,並匯報至建築信息模擬平台,提醒相關人員即時修正。該公司認為愈來愈多利用大數據進行空間管理的的可能性,例如加強工程進度管理減少項目延誤超支,或施工過程中監察工地安全,以至防治山泥傾瀉都能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能降低工地施工過程中的風險
近年大型基建工程以及大量重建發展項目,人手短缺經驗不足的情況下為建造業的職業安全帶來挑戰。工業安全一直存在著很多隱憂,尤其涉及高風險工作如隧道工程及重型機械操作等高危工序的安全。針對高風險工序的安全監督,可預見智能穿戴裝備及人工智能攝像機可以有助工程管理人員及早發現工地風險和緊急狀況,並作出應對。
物聯網結合工程元宇宙將是未來大趨勢
由於智慧建築正重新定義建築環境中人與技術的互動模式,預計物聯網結合工程元宇宙將是未來的大趨勢。 透過物聯網(IoT)傳感器、光學雷達(LiDAR)、二維碼等技術監測紀錄工地的變化,並於虛擬的工程元宇宙中用BIM技術實時重建3D現場環境,實現無縫工地遙距監督,特別在疫情下進一步提升工地安全、施工質素及合約管理效率。
機電工程署積極推動物聯網發展
另外,政府機構在推動建造業數碼化亦都不違餘力,其中機電工程署就因為推動物聯網,奪得《2021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機構類別(客戶)金獎。機電工程署於2019年開始在政府範圍建立物聯網網絡(Government-Wide Internet-of-Things Network、GWIN),透過數字化和實時監控收集數據,大大提高部門之間的工作效率。
由於過往政府部門之間數據不完全共享,但機電工程署建立政府物聯通及區域數碼監控中心,促進機電設備數碼化,提升部門之間的工作效率和減少資源錯配,並且研發及推廣「建築信息模擬—資產管理」系統的應用,令維修人員可透過流動裝置進行即時監測、事故診斷及快速設備定位,提升維修保養工作的效率。長遠而言,令外界對政府的固有印象可逐漸改變成「高效能、低消耗」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