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巴黎奧運大會指定計時背後 Omega起初不叫Omega?
執筆之時,今屆2024巴黎奧運的田徑比賽項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舉世矚目的男子100米跑決賽,更鬥得難分難解,參加決賽的8名選手,有7人須靠「影相」決定名次。最終美國跑手Noah Lyles跑出9.784秒,以0.005秒之差,力壓牙買加勁敵Kishane Thompson,成為本屆奧運的百米飛人。
要在電光火石之間決定跑手的勝負,背後包含了整套計時系統如田徑起跑器、光感應攝影機、電子起步槍等。而如果閣下有觀看田徑比賽,應該會見到非常醒目的紅色起步槍、紅色比賽時間顯示器,以及印在其上的白色商標 —— 瑞士名錶歐米茄(Omega)。Omega早在1932年已成為奧運大會官方指定計時,今日就同大家回顧一下巴黎奧運官方指定計時Omega的發展史。
Omega起初不叫Omega
Omega的前身,是由Louis Brandt於1848年在瑞士 La Chaux-de-Fonds 創立的小工作坊開始,以組裝精密的懷錶起家。不出數年,其優質懷錶在瑞士,甚至乎歐洲已遠近馳名。Louis Brandt死後,他的工作坊與手藝由兩名兒子Louis-Paul與César繼承。Brandt兄弟在1880年把工場搬往城市比爾(Biel/Bienne),並成立了「Louis Brandt & Frère」。當時Louis Brandt & Frère註冊了不同品牌名稱推出懷錶,以及其後的腕錶,如Jura、Helvetia等。
「Omega」要到1894年才登上歷史舞台,當年Louis Brandt & Frère推出了同名Omega機芯。「Omega 19令(19 linge)機芯」在當時是劃時代產品,不止品質精良,該機芯為第一枚在現代化生產線上進行工業規模生產的機芯,除了零件無須改裝,方便更換、組裝與後續維修外,同時該機芯經由上鏈柄軸與錶冠,將上鏈機制與調校功能融合,該設計到現時仍被廣泛採用。
Omega機芯及相關產品在推出後不久,便獲得大眾垂青,在全球範圍內聲名鵲起。1896年,Louis Brandt & Frère聘請了800人,年產100,000隻Omega錶,已被視為當時「瑞士最大的製錶工廠」。
到了1900年,整個Omega系列產品在巴黎世博上獲得大獎。在當年那個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該獎項是對Omega產品的先進科技與工藝的肯定。而Omega機芯除了使Omega處於科技頂點外,它亦為Omega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功;到了1914年,Omega系列產品仍佔據著公司每年產錶量的近三分之一。
而由於Omega機芯及該品牌的成功,公司最終在1903年更名為Louis Brandt & Frère - Omega Watch & Co. ;同年亦是Brandt兄弟相繼去世的一年,公司轉為公眾有限公司。
與Tissot、Leminia合併 成為奧運指定計時
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以及隨後的經濟大蕭條,促使Omega與另一瑞士名錶天梭(Tissot)在1930年合併為 Société Suisse pour l'Industrie Horlogère(SSIH),Omega主打高檔市場,Tissot則定位為中價產品。那時期出產的錶款為「雙品牌」 (dual-branded) 錶款,錶面與機芯均有Omega與Tissot的簽名,深受收藏家追捧。
而到了1932年,另一製錶同業Lemania亦加入到SSIH當中,Leminia除製錶外,亦特別專注在計時碼錶的開發與製作。
早在1905年,Omega已開始在瑞士為運動比賽計時。然而 Lemania帶來的計時碼錶技術,確保了Omega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大會上,能順利勝任奧運大會指定計時一職。作為首個獨自為奧運所有賽事進行計時的製錶公司,Omega為1932洛杉磯奧運提供了30個能準確測量至 1/10 秒的計時碼錶,而計時碼錶同時具備了追針功能,能同時為兩個或以上的目標測量時間。
在1932洛杉磯奧運後,Omega成為了絕大多數夏季和冬季奧運的大會指定計時。作為大會指定計時,Omega在體育計時的科技上,亦不斷推陳出新。Omega為1948年倫敦奧運引入電子計時技術,使用了首台終點拍照相機,並首次在終點線上使用自動停止計時的光電感應技術。又在1952 年推出了可以立即列印比賽結果的電子計時器。
從經典輩出到登上月球
二戰時Omega曾為英軍及其盟友製作了兼具防水、防震、防磁特性的軍用錶。Omega其後將製作軍用錶的工藝與經驗,融入至製作日常腕錶當中。
1948年,為紀念創立一百週年,Omega推出了標誌性的Seamaster腕錶。Omega以其在軍事領域的知識,設計出能應對無論是在天空還是海洋深處挑戰的腕錶。Seamaster以其堅固可靠的性能和卓越的防水能力而聞名,成為了Omega在製錶工藝上追求卓越的象徵。1948年推出的Seamaster為Omega其後推出的不同「Master」系列,打下基礎。
1957年,Omega推出了3款被譽為經典的「Master」腕錶:Seamaster 300,以及初代的Railmaster和Speedmaster,官方亦會把這3款腕錶稱為「1957年三部曲」。
編號CK2913的Seamaster 300是Omega首款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潛水錶,可視為Omega專業潛水錶的「鼻祖」。Seamaster 300的自動上鏈機芯由不鏽鋼錶殼密封包裹,在經過嚴格的檢測後,保證其防水性能高達一般潛水員無法潛至的水下660呎。同時,Seamaster 300搭配雙向旋轉錶圈及Naiad防水錶冠,前者可協助佩戴者標示潛水時間以確保安全,後者具自我密閉(self sealing)功能,水壓越大、咬合越緊。
編號CK2914的Railmaster主打防磁功能,專為當時的技術人員如工程師、科學家和鐵路工人所開發。當時的機械電子工業蓬勃發展,飛機火車等變得更快速的同時,亦帶來更強大的磁場,足以影響腕錶的精確性。為了適應高電磁的環境,Railmaster的機芯採用了法拉第籠(Faraday Cage)用於阻隔磁場,防磁性高達1,000高斯(Gauss),保護時計免受磁性影響。
而編號CK2915、使用321計時機芯的Speedmaster原本是為賽車選手所設計,是一隻堅固、高精準、兼具防水性能的計時腕錶。Speedmaster是全球第一隻把測速計刻度設於錶圈而不是印在錶盤上的計時腕錶。
作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計時腕錶,Speedmaster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首款登月腕錶。
當時美蘇太空競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美國太空總署(NASA)需要一隻防水、防震、防磁、可在華氏0度至200度的溫度下運作、可抵抗12G重力加速度的自動上鏈計時腕錶供太空人之用。在歷經一連串嚴苛測試底下,Omega Speedmaster脫穎而出,被NASA在1964年選為太空計劃的指定腕錶。在1969年7月的阿波羅11號任務上,Speedmaster由太空人岩士唐(Neil Armstrong)帶到月球,因此Speedmaster亦被稱為「Moonwatch」。
從石英危機到Swatch集團
在進入70年代之前,瑞士製錶業擁有着全球50%市佔。SSIH在合併後一直持續壯大,吸收和創立了不同品牌。引用愛彼(Audemars Piguet)官方編年史的記錄,SSIH在1970時成長為瑞士最大、世界第三的製錶集團,控制著20個品牌、年產量達460萬隻錶,並僱用了近7,000人。然而無限風光背後,危機已經俏然逼近。
其實早在戰後,美國公司已開始研發並推出電子錶,惟未對瑞士製錶業形成威脅。而在石英錶研發上,瑞士製錶公司,如Omega、柏德菲臘(Patek Philippe)、伯爵(Piaget)等,已合組的財團,與日本精工(Seiko)競爭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款石英錶。到了1962年,近20間瑞士鐘錶同業更成立了「電子製表中心(Centre Electronique Horloger)」專門研發石英鐘錶。
在石英鐘錶研發上,Seiko的確稍為領先。例如Seiko開發出在初期較為成功的可攜帶石英鐘——晶體計時器QC-951,並作為備用計時器用於1964年東京奧運馬拉松項目上(註:1964東京奧運的大會指定計時是Seiko)。其後Seiko又與Piaget合作推出了石英懷錶原型(prototype)。Seiko最終在1969年12月25日,率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款石英腕錶——Astron,這亦標誌著瑞士製錶業的「石英危機」(Quartz Crisis)到來。
其後瑞士Ebauches在1970年4月亦於巴塞爾鐘錶展上展出了第一款瑞士製石英腕錶。Omega在當時亦有投入到石英腕錶製作中,例如在1974年推出了Marine Chronometer,配備2,400,000赫茲的石英電路,精確度高達誤差12秒/年,是首款獲認證為航海鐘的石英腕錶。
石英鐘錶技術得到飛躍式發展,雖然瑞士製錶業亦有投入其中,卻未有大肆進軍該領域,仍然固守於機械錶的製作。來自美國(後期因亞洲廉價錶而退出)、日本(Seiko、Casio),以及後來的其他的亞洲地區(如香港)生產的電子錶、石英錶漸漸蠶食市場。到了1978年,石英錶市場份額超過機械錶,瑞士製錶業深陷危機。
事實上,1970年代除了石英危機外,1973年石油危機引發的滯脹及經濟衰退,加上美國退出《布雷頓森林協定》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及瑞士法朗的升值,各個因素皆影響著瑞士鐘錶的銷售和出口。
1970年代,在SSIH集團中,Omega與Tissot的銷量維持了強勢,但其他品牌的表現並不佳,又因為管理層的錯誤決策,SSIH在1970年代末期已陷入財困,並在1981年獲瑞士銀行業組成的財團出手救助(bail out)。
「Swatch之父」海耶克(Nicolas George Hayek)當時獲財團聘為顧問,以解決石英危機並挽救瑞士製錶業。在海耶克的建議下,最終促成了SSIH與另一瑞士製錶巨頭ASUAG(Allgemeine Gesellschaft der Schweizerischen Uhrenindustrie)在1983年合併成為SMH (Swatch Group前身),以渡過危機。而Omega亦成為了Swatch Group其下的一個品牌。
巴黎奧運與體育計時科技
作為1932年以來絕大多數奧運的大會指定計時,Omega亦為本屆奧運帶來了最新技術。
首先介紹的是電腦視覺技術Computer Vision,它可以準確追蹤運動員與其他物體以記錄各種表現指標。過去若要為運動員測量數據,運動員需要在運動服內佩戴著感測器來記錄;Omega在本次奧運的賽場周圍安裝了高清攝影機捕捉運動員動態,攝影機都會為每項運動專門訓練的人工智慧 (AI) 模型提供數據。這些即時數據可以為每場比賽帶來深入分析,並幫助旁述更容易判斷與講解比賽的勝負情況。
例如,Computer Vision用在沙灘排球,它可以紀錄球員的走動距離、球員的速度和球速、球員的彈跳高度,以及判別不同類型的擊球(如扣殺、攔網)等。
另一種最新技術是光感應終點相機Scan ‘O’ Vision ULTIMATE,它每秒能捕捉4萬張數碼影像;而上屆奧運的Scan‘O’Vision MYRIA,最多每秒只能捕捉1萬張數碼影像。
在2024巴黎奧運男子100米跑決賽上,評判就是靠着Scan ‘O’ Vision ULTIMATE、Computer Vision,以及圖像技術Vionardo得出的結果,去決定Noah Lyles為百米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