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品牌故事】不論起點如何,走得對就會變得龐大-亞馬遜
如果有朋友跟你說他要辦書店,你可能會笑他賣書不賺錢。但你能否想像一家線上書店會演變成包羅萬有的零售商?你又能否想像到它會再演變成一家雲端服務公司?這些大大的突破,依賴的就是對新技術的不抗拒,對創新研發的堅持,加上不斷嘗試,成就今天的科技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
Amazon創立於1994年,當時在對沖基金任職的Jeff Bezos看準美國網速的提升,認為互聯網行業會隨之而高速發展,網絡購物這個領域有具大潛力。於是他選取了一樣標準化,初期競爭較小的產品—圖書,創建了一家網上書店。後來取名為Amazon,意思是世界最長的河流,意味Amazon將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書店,並要如亞馬遜河一樣源遠流長。
網上書店正式上線後,Amazon很快已經有不少訂單,皆因它是徹底改變了原有的購書模式,除了能把書送到府上之外,亦因能同時銷售出版商一些不能再在書店上架的小眾或絕版書,讓出版社享受「長尾效益」,亦令更多書商支持Amazon。在快速增長之下,本身沒有倉庫的Amazon開始應付不到龐大的訂單數目,於是進行了一輪債務及上市集資,並投資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及發明如「一鍵下單」等功能,樹立完整的供應鏈。產品線方面亦開始擴展,開始售賣DVD及電子產品等。
但Amazon亦並非一帆風順,2000年,美國爆發科網泡沫,Amazon股票在短短兩年間由每股過百美元跌至個位數,員工的股票期權一文不值,士氣低落,公司內憂外患。但Jeff Bezos並沒有放棄,保持樂觀,把公司策略由「擴張優先」調整為「規範管理」,提倡減少浪費,精簡物流,裁減員工,最終成為少數渡過科網泡沬爆破的科網公司。
渡過寒冬後的Amazon再度展現野心,目標成為最大的網上零售商。首先把售賣產品再拓展,引進更多的產品,如家庭用品甚至是食品業務。在創新方面亦為了提高服務效率而開發了Amabot軟件實現人工網頁設計。同時開始拓展零售以外的業務,如廣為人知的AWS雲端計算服務。
但在不斷研發創新其他業務時,Amazon亦沒有忘記了它的本業—網上書店,亦不忘在這個業務上創新,推出了第一款電子閱讀器Kindle,為世界打開數字閱讀的大門。閱讀器終端連接巨大的圖書庫,又以大數據分析的優勢提供自動化個性化的閱讀推薦,為讀者推薦可能感興趣的書籍。Amazon後來亦推出Kindle Unlimited的電子書訂閱服務,進一步衝擊出版業。
如今的亞馬遜已經像八爪魚一樣跨足諸多產業,而且作為全球投放最多資源在Reseach & Development的企業,Amazon真的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東西,如智慧型語音助理Alexa,並以它結合人工智慧及雲端等功能研發智能家居機械人。又利用人工智能開設Amazon Go無人便利店,最近甚至打算進軍太空研發衛星通訊。永遠都不能預計Amazon的下一步,因為它們永遠都在創新,研發,突破界限。
從一家只賣書的網上書店,沒有人預計得到他們的天花板會如此的高,範圍會如此的廣。如今的Amazon有多個身份:製片商、消費品銷售商、雲端運算供應商等,依賴的就是一顆不斷接受和嘗試新的科技,為Amazon帶來了莫大的成功,即使這些科技過往從未產生過任何商業價值。但正因如此,它才會總是先拔頭籌,大家眼中不賺錢的東西,最後Amazon一一證明了很賺錢。在Amazon的內在文化價值裡,領導力原則包含了一項「增加好奇心」,這亦是Jeff Bezos最希望公司及員工擁有的最大價值觀。寄望亞馬遜會繼續創新研發,為我們的未來帶來更大的衝擊,同時亦要在科技與人當中拿捏平衡,至少盡量避免再提出以AI來決定解僱哪位員工這些爭議性的政策吧。
文: Business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