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商業策略】人做你又做贏面就會大? 營銷最重要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商業智慧
人做你又做贏面就會大? 營銷最重要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去年大家做咗幾多個「為做而做」嘅campaign呢?自疫情出現後,令好多marketer都手足無措,未知如何反應之餘,亦更難喺「疫」事下創出商機。所以去年巿場營銷嚟講明顯有點混亂,好多marketer會為求安全而有「人做我又做」嘅心態,最後策略未能帶動生意,更令作出一啲對自己品牌唔配合嘅策略,帶來反效果。
KOL直播帶貨
KOL直播帶貨

KOL、KOC、KOF、KOS,由非官方或素人所產生嘅內容行銷分類越來越多,暫時類似宣傳仲係最多公司使用策略之一。但疫後新加入成為KOL嘅人數更越嚟越多,當「人人都係KOL」時,代表KOL等已經開始變得氾濫,質素亦慢慢下降。大多內容流於一式一樣,並冇為自己建立獨有嘅形象。近期亦多咗品牌利用KOL/ 藝人做直播帶貨,但問題係KOL可能強於做自己嘅內容,不過未必適合做產品推銷員,最後內容唔吸引,同時令產品失色。所以重點係,我哋要再一次審視自己有冇濫用KOL,以及如何利用有質素嘅KOL,將其特點放大令宣傳效果更佳,而唔係因為KOL紅,所以用KOL。

早前直播非常流行,尤其國內巿場,網紅直播帶貨可以話係必做嘅宣傳,但其實直播帶貨並唔係所有公司/ 地區都適合用。去年三月LV初次推出直播帶貨,直播後收到海量負評,網民指LV 將其品牌完全破壞,變得「十分low」。其實類似宣傳手法好多年前已經出現,當年未有互關網,直播介紹產品就以電視作宣傳平台,消費者可即時打電話同主持互動。但因為介紹同一產品時間太長,加上主持介紹手法有時會過份誇張或唔夠中立,所以好快就令消費者厭倦。問題至今依然存在,加上香港消費者較為理性,同類手法未必適合香港人。轟爆式、機械式嘅直播宣傳,只會令人對品牌更反感。如果一定要直播帶貨,就要爭對特定消費者群作唔同內容,更要配合限時互動同優惠令直播變得有意思,同時要了解自己品牌檔次能否承受直播帶來嘅反面影響,千萬唔好成為「人做我做」嘅宣傳。

疫情令更多人習慣網上購物
疫情令更多人習慣網上購物

疫情令大眾減少出街同聚會,嚴重時更連晚巿堂食亦受影響,好多公司會將生意渠道轉至網上,更有公司直接長線放棄offline生意。雖然online看似十分方便,好多網店已經能夠應付巿民大部份需求,但其實只要能夠掌握到offline疫後嘅新角色,offline生意仍十分重要。整體嚟講,疫後online會較著重銷售及宣傳過程,中/低價嘅產品及日常必需品會較適合online。而offline則較著重體驗,奢侈品同高消費品為主導。當然唔同行業有唔同做法,但將來online / offline兩者需要完全結合,各自有自己特定嘅角色。不論係數據上還是係銷售過程上,兩者互補不足先可以完善整個「Customer User Journey」。例如對於某類中/低價產品嚟講,offline會以「Window Shopping」為先,之後要將顧客offline嘅體驗帶上online,加上大數據嘅配合,最後顧客以online落單及送貨,更加上唔同upsell手法,完成整個消費過程及更大成效。

而家marketing嘅策略十分多樣化,跟風未必一定適合自己之餘,更可能帶來反效果。所以重點係我哋如何回歸初心,疫後要創出自己新一套,而非跟人果套。

作者:我做Marketing

編輯/製圖:Business Digest


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隨時接收最新資訊!

你可能感興趣